找到相关内容121篇,用时5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思益经》“七邪法”初探

    gcig ’tshe-bai sbyor-ba dav /   受堕诸见、  五邪见棘林、  五邪见棘林、  ’lta-bar ’gyur-p’ai thib-po dav/   坏诸德本、 ...下列四组:  一、外道论与恶知识:皈依外道,信奉邪知见组成的学说,往往吸引缺乏正见道亲近恶知识[28] ,“随顺其教,听受邪法”[29] 。此二者易使人联想邪见、邪法生成的起因。  二、邪用道法与...

    陈景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447475.html
  • 佛教对于人类的永恒价值 ——佛教(佛经)价值内涵之探讨

    的四种神奇的事迹。它们是:   (1) 舍利:又称舍利子,一般系指修行有成就寂并火化之后所遗之骨片,其形状、大小、色泽不一,状似结晶物,质地坚硬而细致。我国则多以豆粒状者称为舍利。据说舍利系由勤修...碎身舍利。全身舍利系指修行有成就的肉身菩萨(即以父母所生之身而至菩萨深位)于寂后,其身躯未曾火化,然虽经年代久远,却不腐朽溃烂,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。这种事例在我国亦有不少记载。如六祖慧能、憨山、希迁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2454379.html
  • 慈云遵式创建的天台寺院制度

    住。二者莫置房舍,深僻处令德行者居之,堂内僧不得无故主事头首等房舍,违者对众罚,仍须法主频行按察,勿使起过。三差僧出外并缘化,切在慎选,无使有辱教门。四严禁吊庆,及以别请。余时约束,无使频出城市...应受。  法主所度徒弟,唯有三事:一堂听学,二者僧事营福,三持诵焚修。俱[隋/心]给与祠部,任从所适,勿令在寺。其习学、营福持诵者,复须察其所由。有但作名目,庇身在寺,察得实者,仍须驱出。其...

    心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41156359.html
  • 《法华》在五时八教中之地位及其五重玄义

    本实非生,数数现灭,本亦非灭,本无生灭而现生灭也)九、本寿量妙。既唱灭,则有长短远近寿命,即本寿量妙也。十、本利益妙,即本时眷属所获诸功德也。今之成熟,乃由昔大通覆讲获益之人,而今世得益之众,有待...贤劝发云:如来灭后,云何能得是经?如来答以成就四法,必得是经,一者诸佛护念。悟实相,开佛知见,故得诸佛护念;二者植众德本。既实相,繁兴大用,一事一行,皆为示佛知见,亦名实相德本;三正定聚。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5158303.html
  • 觉意三昧与四句无生门

    为六。一因闻七觉。二者修行七觉。三会理七觉。四起方便七觉。五法门七觉。六者圆极七觉。第一因闻七觉者。一切诸法本性空寂毕竟清净。而诸众生无能知者。若遇诸佛菩萨及善知识说一切诸法本来空寂。是人闻...七觉也。第五法门七觉者。菩萨若能如是不依心及诸法一切三摩提。若真若俗。即是具足二空之观。得中道。双照二谛随心所念。则自然出生一切十力种性诸三昧等。而亦不得诸三昧相。所以何。诸陀罗尼相空。诸三昧诸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3359901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“十地品”概说

    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等阶段,其中十地即自四十一至五十位。《华严经?十地品》中详细地叙述了大乘佛教修行在修行过程中,于此十地的修、、住、出之方法和境地等。菩萨修行之十地的思想很早就传入了我国,早在...ZW)〗  据《华严经?十地品》之义,欢喜地为十地之初,修行此位次,超越了凡夫地境界,所以产生欢喜心,所以此境地称为:“欢喜地”。登此位之菩萨“见道”的位次,断“见惑”。所谓“见道”,又作见谛道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4261522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十地品概说

    十地即自四十一至五十位。《华严经?十地品》中详细地叙述了大乘佛教修行在修行过程中,于此十地的修、、住、出之方法和境地等。菩萨修行之十地的思想很早就传入了我国,早在大本《华严经》译出之前,其《十地品...,四者焰慧地,五者难胜地,六者现前地,七远行地,八不动地,九者善慧地,十者法云地。"〖ZW)〗。《华严经》"十地品"中详细解说了大乘佛教修行修行过程中,进入这十个阶段的修、、住、出等方法、境地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2561815.html
  • 《戒学之重要性》

    戒律也,二者禅定也,三智慧也。斯三道之门户,泥洹之要关也。"如我们以上所分析,以往在众多的修道中,有的重於从知识寻求解脱,有的重於从好的行为求解脱,有的强调去有静坐才能获得解脱,有的认为虔诚地信仰大梵天就能获解脱,有的通过祭祀取得大梵天的欢心就能获得解脱。如此种种,不胜枚举。佛陀在众多的解脱方法中,用智慧观照,第一次提出通过戒定慧三学才能获得解脱。三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可惜随著佛教的...

    净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2542016.html
  • 菩提达摩在中国禅宗史的地位

    法门”,是一个体会真如实性的禅修法门,是一个修行的指标。所以求那跋陀罗说明“安心”有四种如下:  一背理心,谓一向凡夫之心。二者向理心,谓厌恶生死,以求涅槃,趣向寂静,名声闻之也。三理心,...西元四四三年)译出的(注11),约早于菩提达摩来华的时间二十几年。另一《楞伽经》的译本名《楞伽经》,系菩提留支译,约于魏延昌二年(西元五一三年),胡适据《洛阳伽蓝记》记载,菩提达摩曾游洛阳永宁寺,...

    黄伟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1943192.html
  • 心丰居士序

    贪欲,及除爱渴。善男子,菩萨变化,示现世间,非爱为本,但以慈悲令彼舍爱。”这与>所说,都可充分证明佛现双身的意义。一切亡胎,都是幻见父母交合而生爱憎,因此投入胎门,堕落轮回。若能免除爱憎情欲,于清...未济不续终也)也就是由永终而反无始,精气不灭,“伸而为神”(此神即佛,>所谓圣而不可知之谓神,>所谓神也,妙万物而为言。)。至于反终的方法,莫过于重视>。易是什么?它含有“交易”,“变易”,“不易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52743702.html